“若中美交战,你是否忠于美国?”“NO!”


我是拾遗君 读财汇 今天
图片

来源:拾遗(ID:shiyi201633),作者:拾遗君

图片

01

图片

这几天,

关于“钱伟长物理只考5分”的事,

上了好几次微博热搜。

我想详细说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。

1931年的夏天,

18岁的钱伟长参加了高考。

为了提高录取机率,

他报考了五所大学:

清华、中央、浙大、唐山、厦门。

结果他全部“高中”,

最后他选择了清华。

他考清华的成绩是:

国文100分,历史100分,

物理5分,英语0分,

化学和数学一共考了20分。

尽管钱伟长数理化英成绩奇差,

但国文系和历史系都抢着要他,

国文系教授杨树达说:

“他的文学天赋可媲美外文系钱锺书。”

历史系教授陈寅恪说:

“他学历史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就。”

可是钱伟长呢,

最后既没选择国文也没选择历史,

他转到物理系去了。

图片

物理只考了5分,

为什么却要去学物理呢?

因为他进清华的第三天,

就发生了“九一八事变”。

钱伟长听到消息后义愤填膺,

“我要学习制造飞机大炮,报效祖国。”

他跑去告诉物理系主任吴有训:

“我要改学物理。”

吴有训有点哭笑不得:

“你物理才考了5分也。”

吴有训不收,他就天天纠缠,

弄得吴有训实在招架不住了:

“试读一年,如果一年后,

你数理化有一门考不到70分,

那你就转回文学院。”

于是钱伟长开始从零起步学习物理,

“每天早晨5点,我就到科学馆去背书。”

这一年年终考试,

他数理化成绩都超过了70分,

他如愿留在了物理系。

到了毕业的时候,

他成了物理系最优秀的学生。

再后来,他成了中国力学之父,

为中国机械工业、土木建筑、航空航天都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02

图片

钱学森也转过专业。

钱学森从小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

他各方面都很优秀,

报考大学前夕,

中学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很好,

应该报考数学系;

国文老师认为他文章写得很好,

应该报考国文系;

美术老师认为他画画很好,

应该报考美术院校。

音乐老师认为他很有乐感,

应该报考艺术院校。

但钱学森没有选择上面任何一项,

他报考了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,

“想以詹天佑为榜样,

通过掌握铁路技术,

为国家的富强尽一点力。”

图片

1932年1月28号,

日军对上海发起了攻击,

看到被轰炸得支离破碎的上海,

钱学森异常悲愤,

同时也意识到一点:

此时的中国,

可能更需要发展航空事业。

于是大学毕业后,

他没有选择去铁道部工作,

而是选择了去美国留学,

转学航空工程和航空机械。

他先是在麻省理工学院,

拿到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。

后又转入加州理工学院,

拿到了航空、数学博士学位,

成了大科学家冯·卡门的得意门生。

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,

主持了一系列重大科研,

成了中国的航天之父、导弹之父。

03

图片

王淦昌也转过专业。

相比钱伟长、钱学森的家境,

1907年出生的王淦昌就要差多了。

他三岁的时候,

父亲就生病去世了,

十三岁的时候,

母亲也生病去世了,

他只能靠外婆的救济,

才能勉强维持生活。

生活越是艰苦,

但王淦昌越是拼命学习。

1925年,他终于考上了清华。

进了清华之后,

王淦昌选择了化学系,

他特别喜欢化学,

“被化学实验深深地吸引,

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,

常常被实验管理员赶出实验室,

才想起自己还饿着肚子。”

图片

1926年的时候,

“大沽口事件”爆发,

日军军舰炮轰大沽口,

很多学生参加了游行示威,

王淦昌也是其中。

但游行示威却被军警镇压了,

一些学生倒在了血泊中。

王淦昌回去后,

就把事情告诉了教授叶企孙,

叶企孙听完后很生气,

“谁让你们去的?

你们明白自己的使命吗?

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什么会挨打?

就是因为科技落后,

所以我们才要用科学救国,

你们就是科学救国的栋梁……”

王淦昌就问叶企孙:

“科技救国,您觉得我读什么专业比较好?”

叶企孙说:“物理。”

王淦昌就放弃了喜欢的化学,

毅然转到了物理系。

再后来,他留学学了核物理,

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,

成了中国的“两弹元勋”,

成了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奠基人。

04

图片

于敏也转过专业。

1926年出生的于敏,

也是一个学霸。

在天津耀华中学读高中时,

他就以门门功课第一而闻名全校。

1944年他考入北大后,

选择了机电专业。

1945年8月6日,

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一事,

引起了于敏的思考,

1946年,他转到了物理系。

从机电系转到物理系,

于敏其实不是对“核”感兴趣,

而是对理论物理感兴趣。

原子弹的爆炸,

让他看到了理论物理的前景,

“希望以后能对国家作出贡献。”

转学物理后,

于敏真的是太牛了,

全系老师都记得于敏的学号1234013,

因为这个学号几乎总是考第一。

图片

1961年的时候,

钱三强突然找到于敏,

“希望你能主持中国氢弹研发的理论研究工作。”

于敏本来对氢弹没什么了解,

也对这种应用科学没有兴趣,

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,

“核武器是一种保障国家安全的手段。

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国,

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力量。

学习氢弹很难,

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,

但我过去学的都可以抛,

国家需要我,

我就一定全力以赴。”

1967年6月17日上午,

随着罗布泊的一声巨响,

天空同时升起两颗“太阳”,

中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,

于敏就这样成了“中国氢弹之父”。

05

图片

竺可桢也转过专业。

1910年的时候,

怀抱科学救国梦想的他,

通过考试,

获得了“庚子赔款”留美的名额。

他选择的留美学校,

是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农学院。

为什么要选农学院呢?

“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

万事以农为本,

但农业科技几乎为零,

所以我想学习农学,

为中国农业科技做一点贡献。”

但在农学院学习一段时间后,

竺可桢才发现:

美国农业制度跟中国完全不同,

在美国所学的知识在中国无法应用,

而且美国的农科学术水平也很低。

“不能在农学院浪费时间了。”

竺可桢决定改学其他专业。

图片

可是学习什么好呢?

经过一番思考后,

竺可桢决定转学气象学。

为什么要学气象学呢?

天气预报虽然在今天极为普通,

但是1930年之前,

中国天气预报领域,

却一直被外国人所垄断。

竺可桢认为:
“气象是一个国家的主权,

无论是在战场上,

还是在平常百姓生活中,

气象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”

竺可桢想帮中国夺回这个主权,

于是他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,

开始专攻气象学。

竺可桢学成回国后,

创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地理学系,

创建了中国气象学,

创建了一个个气象观测站,

创建了中央气象研究所。

1930年1月1日,

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发布天气预报,

这是中国人第一次,

在自己的国土上预报天气。

竺可桢就这样成了“中国气象学之父”。

06

图片

李四光也转过专业。

1912年的时候,

23岁的他,获得了官费留学名额,

他选择了英国伯明翰大学采矿系。

为什么要学采矿呢?

“要造船,就得有钢铁;

要有钢铁,就得靠采矿。”

但学了一年采矿后,

李四光越来越觉得,

“光会采矿是不行的,

中国虽然地大物博,

但是科学落后。

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,

将来就只能给洋人当矿工。”

于是李四光毅然决定,

“我要改学地质学。”

后来,他获得了博士学位。

图片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

李四光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:

“我是炎黄子孙,

理所当然要把学到的知识,

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。

现在,我的祖国和人民,

还在贫困中挣扎,

所以我应当赶紧回去,

用学到的本领改变祖国的面貌。”

李四光回国后,

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。

当时,很多专家都说:

“中国是贫油地区,

用石油只有从外国进口。”

但李四光不信这一套,

他经过周密考察,

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理论,

证明中国的国土下藏着丰富的石油。

根据他的推断和理论,

科技工作者果然找到了大油田,

建立了大庆、胜利等石油基地。

李四光就这样成了“中国地质学之父”。

07

图片

▲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

这样为国转学的大师,

其实还有很多很多,

比如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等。

那时候很多很多的爱国青年,

为了中国的复兴,

为了民族的复兴,

都抛弃牺牲了小我的热爱,

而选择了国家需要的专业。

正如钱伟长所说:

“我没有专业,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。”

“我所工作的一切,

都是从国家的实际需要出发。

国家需要什么,我就干什么。

有不懂的,我就学。

边干边学,摸着石头过河,

只要对岸有果子要摘,

再宽的河也要过。”

正是有很多很多的钱伟长,

把国家需要当成专业,

才有了中国的复兴,

才有了中华民族的复兴。

08

图片

1942年,

钱伟长拿到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后,

就进了加州理工大学喷射推进研究所,

并做了这个所的总工程师,

领导600多洋人的工作,

年薪是8万美金。

当时的8万美金,

相当于现在300万,

算得上绝对的高薪了。

可1945年,抗日战争一结束,

钱伟长就立即辞去这份工作,

选择了回国执教。

可回国后不久,

蒋介石就撕破国共合作协议,

悍然发动了内战。

钱伟长非常失望,

恰巧此时,

他收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的邀请,

邀请他回去复职,

并且可以举家迁美定居。

鉴于国内战事不断,

钱伟长就想先去美国工作。

可在美国领事馆办理手续的时候,

工作人员问他:

“若中美交战,你是否忠于美国?”

钱伟长想都没想,

斩钉截铁说了一声:“NO!”

然后转身走出了领事馆。

钱伟长有句话说得好:

“科学虽然没有国界,

但是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。”

“物理只考了5分,

英语只考了0分,

化学和数学加起来才20分。”

是钱伟长偏科吗?

不是。

他不是偏科,

他只是对这些科目不感兴趣。

像钱伟长这样的聪明人,

其实是没有学习壁垒的,

只要愿意,

他可以迅速掌握并精通任何学科,

并成为这个领域的精英人物。

所以,我们把这种人物称之为“天才”。

一个国家一个民族,

能迅速掌握并精通一门学科的天才,

其实有很多很多,

这一点都不值得稀奇。

值得稀奇的是钱伟长这样的天才,

就是国家需要什么,

天才就去做什么,

并且成为此领域的扛鼎之士。

这种天才,我们称之为国士。

天才易得,国士无双。

本文转载自“拾遗”(ID:shiyi201633)

一个有趣、有品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

图片

各位读者,因不可抗力因素,文章经常会被强制性删除

为避免失联,大家关注“读财汇”的同时也可以关注“阅财视界”小号

了解更多的时事

图片

如果觉得不错又懒得留言

您可以点个在看?

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
中国饭局的8大纪律
中国饭局的8大纪律…
局长来了
不喜欢
不看的原因
确定
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
翟东升:美国总统竞选中承诺兑现率最高的就是不靠谱的特朗普先生
翟东升:美国总统竞选中承诺兑现率最高的就是不靠谱的特朗普先生…
名人演讲视角
不喜欢
不看的原因
确定
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
这里是中国
这里是中国…
一新课堂
不喜欢
不看的原因
确定
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